《孝经》首次将孝与忠联系起来,认为“忠”是“孝”的发展和扩大,并把“孝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,认为“孝悌之至”就能够“通于神明,光于四海,无所不通”。
《孝经》首次将孝与忠联系起来,认为“忠”是“孝”的发展和扩大,并把“孝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,认为“孝悌之至”就能够“通于神明,光于四海,无所不通”。
《孝经》,以孝为中心,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。它肯定“孝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。
“夫孝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人之行也。”指出孝是诸德之本,认为“人之行,莫大于孝”,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,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。
《孝经》首次将孝与忠联系起来,认为“忠”是“孝”的发展和扩大,并把“孝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,认为“孝悌之至”就能够“通于神明,光于四海,无所不通”。
行孝三阶段
孝之始
孝之中
孝之终
(一)个体行孝:1、孝之始也
2、孝之中;报效国家
3、孝之终:立身行道;扬名于后世,显父母
个体孝:珍爱生命,保全身体,平安健康,报效国家,光宗耀祖。
(二)群体之孝(五等孝)
天子之孝; 诸侯之孝;卿大夫之孝;士人之孝;(吕氏春秋“五养”养体、目、耳、口、志)庶人之孝:孝养
二、以孝治天下
1、可能性; 2、方法; 3、以孝教民;4、以刑辅孝